《原神》近日迎來了2.4版“飛彩鐫流年”的更新,并帶來了申鶴、云堇兩名新角色以及新區域“淵下宮”,讓大量玩家驚呼提前過年了。
而在國外,由于新角色云堇身上蘊含的中國傳統戲劇元素,甚至讓國外網友甚至開始學起了古老的京劇。
由上海米哈游一年多前推出的這款游戲目前已經在全球175個國家和地區上線,在2020年,《原神》不但占據了蘋果App Store中美日韓全球四大手游市場游戲榜榜首的位置,還獲得了索尼PlayStation Partner Awards 2021大獎和TGA 2021最佳手游獎,其火爆程度甚至連全球首富馬斯克都在社交媒體上為之搖旗吶喊。
營收方面,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Sensor Tower情報顯示,《原神》2021年全球營收達18億美元,僅次于《PUBG Mobile》和《王者榮耀》。
《原神》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,成為了中國優秀文化走出去的一個成功樣板。
《原神》的成功,讓米哈游2021年以101.3億元人民幣的營收,入選上海企業營收百強榜的第88位,并同時登上了上海新興產業企業百強榜、上海民營企業百強榜和上海服務業企業百強榜,還入選了2021年上海市文化輸出專項扶持資金項目。
最為神奇的是,米哈游的橫空出世,與騰訊完全無關:其既沒有接受騰訊的任何投資,也沒有走騰訊的發行渠道。米哈游和《原神》的出現,讓騰訊游戲帝國的地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。
不止米哈游一家,上海F4的成功,似乎都與騰訊無關。
所謂上海F4,指的是米哈游、莉莉絲、鷹角和疊紙這四家沒上市,也無騰訊入股的二次元手游研運獨角獸。F4的出現,是不是說在中國做游戲,沒有騰訊也能成功了呢?
事情并非這么簡單:首先,上海F4有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幾乎出的每一款游戲都成了爆款。熟悉游戲行業的人清楚,這種情況屬于不到1%的極少數個例,幾乎無法復制。
其次,上海F4的成功,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,這四家企業中,莉莉絲和疊紙均成立于2013年,米哈游成立于2014年,鷹角成立于2017年,當時版號的問題并沒有現在嚴重,給了四家企業幾年的寶貴野蠻生長時間。
根據伽馬數據近日發布的報告,版號發放數量在2017年到達巔峰之后,逐年減少。
到2021年8月,隨著《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》的出臺,版號停發至今。
進入2020年后,隨著大環境影響,行業所受到的壓力相比前幾年要大得多,游戲企業的相關抗壓能力也在變弱,幾乎再難出現F4這樣的企業。
據早前《南華早報》的報道,2020年國內倒閉的游戲企業高達1.8萬家, 2021年7月至今,已經有超過1.4萬家小型工作室和相關企業倒閉。
排除版號和大環境的因素,當前在國內做游戲研運,很難避開騰訊,通過自家包羅萬象的游戲渠道和微信、QQ這兩個社交平臺,騰訊牢牢的把控了國內游戲發行渠道的大門。不接受騰訊的投資就意味著很難獲得相關的資源。
但騰訊的投資也不是白拿的,基本上接受投資就等于站隊,“二選一”的邏輯讓其他大廠難以再投得進去。
騰訊“二選一”最早出自2010年的3Q大戰,雖然最終此次事件以最高法認定騰訊QQ并不具備“市場支配地位”,也就是沒有壟斷為告終,但騰訊當時的“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”二選一做法卻徹底激怒了用戶,并讓這一戰成為了中國互聯網上的一次經典事件。
如今的騰訊,是這個界上最大的游戲公司,在行業投資上,騰訊改變了之前簡單粗暴的“二選一”,轉而采用了一種更為隱蔽,也更行之有效的方式:大量投資和購買上游企業資源,通過囊括上游資源的絕對數量控制行業下游,最終讓市場、行業和用戶百川歸海。
根據伽馬數據近日發布的報告,在2020-2021年,騰訊共完成129起游戲方面的投資,高于其他9家企業投資數量的總和。
金額方面,據公開信息披露,騰訊在游戲投資市場的資金投入超過400億元,同樣遠高于其他游戲企業。
知情人士稱,騰訊基本上采用了“占坑式”的投資方式,成立三年以下的研發類型一些企業,成為了騰訊投資的重點。毫不夸張的說,整個行業內稍微有點知名度的公司基本上都已經被騰訊全盤掌控。
在產品品類方面,無論是單機,還是二次元、卡牌、MMORPG、策略、射擊等主流游戲類型,騰訊都有參與,光2021年一年,平均每個月就有超過7家游戲相關企業得到騰訊的投資。
那些沒有接受騰訊投資的游戲廠商,其在申請騰訊平臺資源推廣時無疑會遇到巨大阻力。實際局面就是,讓小型工作室要么選在站隊騰訊的那邊,要么舉步維艱,甚至倒閉。
所以回到文章開始時的那個問題,“后原神”時代真的到來了嗎?相信看到這里答案已經呼之欲出。
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。隨著大環境的改變,“上海F4”誕生和野蠻生長的最佳窗口期已過,類似米哈游那樣的新游戲企業誕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。“后原神”時代恐怕難以到來。
沒有了誕生“上海F4”的大環境,可以想象,之后的時代仍屬于占據“市場支配地位”的騰訊。那些小公司,基本上都將被騰訊一網打盡。